日期:2025-07-24 01:03:24
竹溪千年楚长城:托起鄂陕边界文旅新地标财盛配资
文|清哲木
7月20日傍晚,一阵雨淋过关垭楚长城,远山含黛,2700年的夯土城墙静立鄂陕边界。曾见证金戈铁马的楚长城关垭,此刻正凝视着脚下焕然一新的村庄;竹溪县关垭楚长城,历经岁月沧桑,依然雄风依旧。是陕鄂分界线,一脚踏两省。两省居民世代相通,鸡犬相闻,如今,楚长城是鄂陕两地社会经济文化交流重镇,是相邻为伴的生态文化旅游圈中最亮丽的风景带之一。
暮色浸染的关垭财盛配资,和几位朋友漫步其间,但见夯土长城如苍龙盘踞山脊。山脚下层层叠叠的灰陶屋顶在夕照中浮起暖光,飞檐如雁阵刺向青空——这是楚长城庇护的村庄正吐纳着人间烟火。
沿石阶而行,夯土墙与青石基在光影里低语。老墙新泥的修补痕迹如时光针脚,裸露的竹骨夯土墙肌理粗粝,嵌着碎陶与卵石,仿佛将秦楚争霸的金戈声夯进了墙芯。新筑的楚风民宿却以原木为梁;雕花窗棂透出灯笼暖色,檐角悬着的青铜风铃叮当声响,恍若与城头箭楼的铁马声遥相应和。
展开剩余67%窄巷曲折处,晾衣绳悬着腊味与药草。竹筛里红辣椒铺成火塘,金银花藤攀过石磨爬上矮墙,在夯土裂缝里绽出嫩黄。一阵灶间飘出酸浆馍的微酸气息,混着茶香袭来。鄂陕文旅街的黛瓦马头墙与城头戍卒身影,一头望长安,一头望鄂川,《芈月出关》的鼓点声,让这里交织出一部古今交响曲。
楚长城,曾是楚国抵御秦国的军事要塞,船形遗址横亘山垭。如今,竹溪县以楚长城为支点,撬动起一场跨越千年的乡村振兴实验——2024年景区升级开放后,据景区负责人危总介绍,景区开市即火,日均游客千人以上,国庆期间更是单日接待超十万游客。
这是千年边塞的文化新生,关垭楚长城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内长城之一,承载着独特的边关文化基因。其船形关隘横跨鄂陕边界,形成“一脚踏两省”的地理奇观,曾孕育出“朝秦暮楚”的历史典故。竹溪县通过系统性考古研究,绘制《关垭秦楚长城复原图》精准定位遗址范围,
如今的“文化活化”的创意令人惊叹;其大型情景剧《芈月出关》在长城脚下实景上演,马蹄声震碎历史的沉寂;《望和平·楚长城》舞台剧让沉睡的秦楚记忆被彻底唤醒。
笔者注意到,在竹溪县的一侧,几十栋民房变身楚风民宿,两旁的鄂陕文旅街飞檐翘角,灰陶瓦与夯土墙重现了秦风楚韵。作为两省共享文化遗产,楚长城也打破行政壁垒的钥匙,鄂陕同频为边界赋能,据介绍,这里陕西游客占比超四成,鄂渝陕毗邻地区游客循高速路网涌入,鄂陕两地“品牌共塑”使景区成为鄂西生态旅游圈与陕西文旅圈的黄金节点。
当楚长城4A创建规划图展开,游客中心、智慧导览系统、生态停车场等设施建成后将串联起跨省旅游环线,昔日的军事隘口正蜕变为“集文化体验、休闲旅游、健康养生于一体”的度假胜地。
夕阳为楚长城镶上金边,当历史文脉与时代脉搏共振财盛配资,夯土城墙不仅能托起文旅地标,更撑起了百姓“望得见山、留得住乡愁、富得了口袋”的振兴之路。
发布于:湖北省东兴资本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